御书屋 > 其他类型 > 四合院:傻柱的觉醒 > 第十八章 城砖筑院,巧匠新颜

第十八章 城砖筑院,巧匠新颜(1 / 1)

春风送暖,胡同里的积雪彻底消融,露出青石板路上的坑洼。何雨柱站在小院门口,看着斑驳的土墙,心里那股装修的念头愈发强烈。

这院子住了近两年,墙皮掉了大半,雨天渗水,冬天透风,是该好好拾掇一番了。

他早有打算,除了换瓦、改窗、添厨卫,最要紧的是把院墙重砌一遍。而砌墙的材料,他早已备足——这两年没事时收集的北京老城砖。

这两年城里拆城墙,好多人推着车去拉砖,有的盖房,有的铺路,便宜又结实。何雨柱看在眼里,心里动了心思。

那些老城砖历经几百年风雨,质地坚硬,比新砖耐用得多,而且带着老北京的韵味。

他借着采购的间隙,每次路过拆墙的地方,就趁人不注意,用念力把散落的城砖收进空间。

一来二去,竟攒下了足足几万块,码在空间的角落里,整整齐齐,足够把小院的院墙彻彻底底重砌一遍。

这天下午,何雨柱处理完厂里的事,直奔街道办。王主任正低头核对着什么,见他进来,抬头笑道:“柱子,今天怎么有空过来?”

“王主任,想麻烦您个事。”何雨柱递过刚买的一包茶叶,“我打算把家里院子拾掇拾掇,换换瓦片,改改窗户,最主要是把破旧的房墙。

院墙拆了重砌,您看能不能帮我开个条子,再给介绍个靠谱的师傅?”

“好事啊!”王主任放下笔,接过条子就写,“你那院子早该修了。师傅的话,我给你推荐个高人——雷样子雷师傅,祖上是给故宫做修缮的,手艺没的说,就是收费高点,但活儿细。”

“手艺好就行,钱不是问题。”何雨柱连忙道。

王主任很快写好条子,又给了个地址:“直接去找他,提我名字。对了,拆墙砌墙动静大,注意着点,别吵着邻居。”

“您放心,我有数。”

从街道办出来,何雨柱先回了趟家,从空间里搬了一万五千块老城砖出来,码在院里。这些城砖比普通砖大一圈,表面带着岁月磨出的温润光泽,沉甸甸的压手。

随后,他按着地址找到东四胡同的雷家小院。雷师傅正蹲在院里刨一块木料,见他进来,放下刨子直起身:“找谁?”

“雷师傅,我是西城区的何雨柱,王主任介绍来的,想请您给我家院子装修。

”何雨柱说明来意,又指了指随身带来的一块城砖,“我还想把院墙,和房子重砌了,用这个。”

雷师傅拿起城砖,掂量了一下,又用手指敲了敲,听着那沉闷的回响,眼睛一亮:“好家伙,这是老城砖啊!质地真硬,比现在的砖强十倍!你哪弄来的?”

这两年拆城墙时攒的,攒了几万块,够砌墙了。”何雨柱笑道。

雷师傅放下城砖,对他另眼相看:“你倒是有心。这砖好是好,就是重,砌起来费力气,得请专门的瓦匠。不过用这砖砌墙,结实,能传三代。”

“那就拜托您了,瓦匠也请您帮忙找靠谱的。”何雨柱道。

两人进了屋,雷师傅泡上茶,何雨柱把装修计划一一道来:“院子地面铺青石板,走排水沟;屋顶换琉璃瓦;

窗户全换双层玻璃;东头耳房改卫生间,接水管;西头改厨房,垒灶台打橱柜;正房刷墙,再用我备好的木料打套家具。”

“木料?什么料?”雷师傅问道。

何雨柱没绕弯子:“金丝楠木和黄花梨,都是老料,放了有些年头了。”

雷师傅手里的茶杯差点没拿稳,猛地抬头:“你说啥?金丝楠木?黄花梨?”他干了一辈子木工,也只在故宫修缮时见过,寻常人家别说用,见都见不到。

“确实是,在我空间……家里存着。”何雨柱差点说漏嘴,连忙改口,“您只管做工,料管够。”

雷师傅定定神,看着眼前这年轻人,看似普通,手里竟有这么多宝贝,当下也收起了轻视之心,郑重道:“行!

你信得过我,我就拿出看家本事!城砖砌墙我亲自盯着,家具保证做得漂漂亮亮,不糟践好料!”

“那就多谢雷师傅了。”

第二天,雷师傅带着两个徒弟和一个老瓦匠来了小院。一进门,看到院里码着的老城砖,还有何雨柱从空间里“搬”出来的金丝楠木、黄花梨木料,几个老匠人眼睛都直了。

“这砖……这料……”老瓦匠摸着城砖,感慨道,“这辈子能亲手用老城砖砌墙,值了!”

雷师傅没多话,拿出尺子开始丈量:“院墙拆了重砌,高度加到两米五,用城砖干摆,水泥勾缝,既结实又好看。

院子地面先找平,再铺青石板,排水口留宽点。屋顶的瓦换成孔雀蓝琉璃瓦,跟老城砖配着,有味道。”大概费用要五百块。何雨柱自然一口答应。

瓦匠师傅也不含糊,当天就带着徒弟拆起了旧墙。旧墙是夯土的,一推就倒,很快就拆成了一片平地。接着,他们开始用老城砖砌新墙。每一块都经过挑选,大小均匀,色泽相近。

老瓦匠手艺精湛,砌砖时砖缝对齐,水泥抹得均匀,不多时,一段崭新的院墙就立了起来,青灰色的城砖透着厚重的历史感,比原来的土墙气派多了。

雷师傅则带着徒弟量窗户、画家具图纸。他看着那些金丝楠木,忍不住上手摸了摸:“这料真是没话说,纹理跟水波似的,打件床,打套八仙桌、太师椅,再做个衣柜、书架,保证能传下去。”

何雨柱没意见:“您看着办,实用就行。”

接下来的日子,小院里天天热火朝天。拆旧顶、破墙。换琉璃瓦,城墙砖,师傅们站在架子上,动作麻利;

改厨卫的师傅也进场了,接水管、垒灶台,有条不紊;雷师傅则在院里支起了木工架,刨子、凿子声此起彼伏,一块块木料在他手里渐渐有了型状。

何雨柱每天上班前来看一眼进度,下班后再过来看看,偶尔从空间里拿出些蔬菜、肉类,给师傅们加加餐。师傅们见他大方又实在,干活更卖力了。

何雨水放学回来,总爱在院门口转一圈,看着一天天变样的院子,小脸上满是期待:“哥,院墙好高啊,以后再也不怕有小猫小狗跑进来了!”

“是啊,”何雨柱笑着摸她的头,“等装好了,给你在院里种棵石榴树,秋天就能吃石榴了。”

一个多月后,小院彻底变了样。两米五高的老城砖墙敦实厚重,墙头还做了简单的压顶,透着老北京的沉稳;

屋顶的孔雀蓝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,下雨时雨水顺着瓦当滴落,声音清脆;院子地面铺着青石板,平整干净,排水顺畅,再也不怕积水;玻璃窗户擦得透亮,屋里一下子亮堂了许多。

东头的卫生间铺了瓷砖,安了陶瓷马桶和洗手池,接了水管,方便又干净;西头的厨房垒了双眼灶,旁边是雷师傅用剩下的木料打的橱柜,结实又好看;

正房里,新刷的白墙衬着亮堂的玻璃,八仙桌、太师椅摆在堂屋,衣柜、书架立在里间,全是金丝楠木和黄花梨做的,没上太多漆,只打了层蜡,露出温润的木色和漂亮的纹理。

雷师傅站在院里,看着自己的手艺,满意地点头:“柱子,你这院子,现在在整个胡同里都是独一份!老城砖配琉璃瓦,再加之这好木料的家具,住着踏实,看着也舒心。”

何雨柱看着焕然一新的小院,心里也热乎乎的。这不仅是一个院子,更是他和雨水的家,是用他这两年的积蓄和心血一点点筑起来的安稳。

夕阳通过玻璃窗户照进屋里,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。何雨柱知道,这只是开始,未来的日子,他会把这个家打理得越来越好,

让妹妹在这里无忧无虑地长大。而那些承载着老北京记忆的老城砖,会象沉默的守护者,见证着他们兄妹俩的安稳岁月。

最新小说: 身穿汉末,助刘备三兴汉室 一人之下:张楚岚从漫威反复归来 洪荒:贫道黄龙,开局即杀劫 恋爱剧本请签收 玄尘道途 洪荒:我就酿个酒,怎么成圣了? 流放路上,从征服女帝开始称霸 战锤:夜之主 超绝女替身 逆天铁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