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章 赠剑(1 / 1)

清晨,太阳初升,敖玉静立湖畔。

施夷光跟随在他身侧。

一出水后,浩瀚的红尘气,化作无形枷锁,将她的神权法力尽数压制。她面色惊变,眸中掠过惊惶。

“莫慌。”敖玉温声提醒,“收敛法力与神力,不要与之相抗。”

施夷光对敖玉全心信赖,依言收敛气息,不再试图运转法力抵抗。果然,红尘气对她的侵蚀减缓了许多,但那无形的压制感依然存在。

敖玉向她解释了天地间红尘气的由来与特性。

突然间,他感觉到红尘气对他的压制,似乎减弱了许多。

“难道是因为青铜小钟?”他心念电转,细想下水前后的差异,唯一不同,就是青铜小钟炼化了一缕红尘烟火。

他凝神感应钟内被炼化的红尘气,其温顺与外界的暴烈截然不同,温顺的红尘烟火,笼罩自身。

他惊喜地发现,外界红尘气对他的压制大幅削弱。

在青铜小钟的辅助下,他能有限度地施展法力

“公子,我们为何一定要居于水面之上?”施夷光一边适应着法力被压制的滞涩感,好奇询问。

如今她已是西湖水神,住在水底,反而更为自在。

“你若不适,可回水府居住。”敖玉从沉思中回过神,按下心中欣喜。

“奴要伺奉公子左右。”施夷光轻轻摇头,目光坚定而温柔。

即便法力受制,如同凡人,她也愿意与公子在红尘中相伴。

两人回到临湖的木屋。施夷光望着熟悉的竹篱、屋舍、与公子共坐的几案,指尖拂过,竟生出一种恍惚之感。

不过一夜,眼前寻常景致,竟如隔世归来。

一夜之间,她已是西湖之神,人间仙子。

敖玉的生活依旧平淡。

施夷光时常会回到水中,水下清冷,时间久了,也渐渐收敛心神,如往常一般,安静陪伴在公子身侧。

敖玉每日刻录经文,将胸中所学所思整理成册。

时而也会潜入水府,验证心中所想,修炼法术,推演阴阳变化。

施夷光常伴左右,帮他整理竹简,也在默默学习。越是深入,她越是惊叹于公子学识渊博。

水边隐居,光阴如箭。

这一天,几辆马车,来到西湖边。

“不是范蠡大人的车驾?”施夷光望着那几辆装饰华贵的马车,仔细分辨,样式不似越国,倒象是从北面吴国而来。

她与主人在此隐居,平日除偶有渔夫经过,或范蠡前来拜访,少有外人来此拜访。

“在下孙武,见过姑娘,玉龙公子可在此隐居。”孙武落车后拱手施礼。

他听范蠡说起,敖玉身边位绝色女子随侍,此刻亲眼得见,仍不免为施夷光的清丽脱俗惊叹。

“原是孙武将军,将军请跟我来。”施夷光听说过孙武的大名,也在公子那里读过他所着的《兵法十三篇》,心下肃然起敬。

她还礼后,引孙武去见公子。

孙武随施夷光步入篱笆小院。院落简朴,却被施夷光打理得花木扶疏,生机盎然,清新雅致。

进入小院,孙武看到了正在专心刻制竹简的敖玉。阳光通过竹叶缝隙,洒在他身上,宁静而专注。

“孙武,见过玉龙公子。”

敖玉闻声抬头望来,脸上露出真诚的惊喜,放下刻刀起身相迎:“故人来访,何须多礼,快请进。”

他扶着孙武的手臂走进木屋,将案上刻好的竹简扫入一旁竹篓,邀孙武坐下。

“夷光,煮茶。”

“是,公子。”施夷光娴熟地生火煮水,准备茶饮。

“早就听闻范蠡大夫盛赞玉龙公子的茶艺,今日孙武有口福了。”孙武笑道。

“粗浅技艺,虚名而已。”敖玉谦逊一句。

施夷光奉上香茗。孙武细品一口,但觉茶汤清冽,香气幽远由衷赞道:“水润茶香,沁人心脾,确是难得佳品。”

两人闲谈片刻,说起吴越朝堂近况,孙武连连叹息。

“孙武此来,实为受子胥兄临终所托。”孙武神色一正,说出此行目的。

“子胥他……已被吴王所害?”敖玉沉声问道。

孙武黯然长叹,命仆从捧来一只古朴剑匣,放于案上,郑重打开。

敖玉凝目望去,一柄长剑静卧。

俯观剑身,如同登高山而临深渊,飘渺深邃,仿佛巨龙盘卧。

“此剑名曰七星龙渊,子胥兄家传三世之宝,昔年他逃亡之时,曾在长江,伤了渡他过江的渔丈人性命,此事令他抱憾终身。”

“他致死不忘老翁之语,忠良至诚,也因此而死。”

“此剑,见证了老丈与子胥的高洁与诚信。”

“好剑。”敖玉指尖轻抚剑身,能感受到其中隐蕴的灵性。

“子胥何意?”他问道,不解伍子胥为什么要将家传宝剑赠予自己。

“子胥已经看出吴国将亡,却无能为力,唯能以死明志。他托我将此剑交予公子,言道公子乃当世剑客,必不负此剑。”

“哎……”敖玉一声轻叹,合上剑匣,交给施夷光收好。他并未推辞——子胥已逝,推辞并无意义。

“孙武将军,日后有何打算?”敖玉问道。吴王夫差沉溺于谄媚小人与称霸中原,吴国气数将尽,明眼人皆能看出。

“孙武并非愚忠迁腐之人。吴王亲小人,远贤臣,我也有退隐之意,或许不久便会离开吴都。”孙武坦诚相告。

“将军若不嫌弃,可来此与玉龙相伴。”敖玉开口相邀。

孙武笑道:“若能常来公子处叼扰,想必如此佳茗,定不会少吧?”

敖玉听出他婉拒之意,也不强求,顺着话头道:“即便将军不来,玉龙也会备上些许,请将军带走。”

“如此,孙武便却之不恭了。”孙武拱手谢过。

二人不再谈及此事,转而探讨起学问。几年过去,孙武对兵法又有新的感悟。

敖玉也拿出这段时间刻录的竹简,请孙武品鉴。

孙武细细翻阅,神色渐趋凝重,继而转为惊叹。

他发现敖玉所着,不再局限于兵法权谋,而是包罗万象,以阴阳五行为筋骨,阐述天地万物生灭运转之玄机,气魄宏大,自成一家体系。

“以阴阳统御万理……玉龙公子,您这是在老聃之道、孔丘之学外,另开了一脉大道啊!”孙武抚卷长叹。

“将军谬赞了。”敖玉诚恳道:“玉龙自知,学海无涯,每每刻录,总感意犹未尽,文本难尽其意,其中必有诸多疏漏不足。”

“哈哈哈,”孙武朗声一笑,放下竹简,正色道,“盖天地本不全,世事岂能完美?经文不全,也应合此理。”

“公子日有所思,夜有所悟,学问日益精进。昨日所写,今日坐看,又岂能尽如心意?”

他顿了顿,举自身为例:“三年前,我赠公子《兵法十三篇》。三年来我读书阅世,深感当年所着多有不足,难道还能将它们尽数收回增删不成?”

“着书不过是记录一时之思悟。”

敖玉闻言,霎时怔住,仿佛被一道惊雷击中心神,之前种种纠结,壑然开朗。

孙武见他有所悟不再多言,坐在那里饮茶。

施夷光担忧公子状态,却明白,公子正在顿悟,不能打扰。

她默默为孙武续上茶水,静候一旁。

最新小说: 八零小傻妞,一张涂鸦震惊龙国! 开局反杀捉刀人,我成了大乾凶徒 一人:你正派啊!十万阴兵骑脸? 小狗,乖,吐出来 六零:重生带全家逆袭 四合院:从钳工开始的悠闲生活 拜师九叔降妖除魔 漂亮军医带崽离婚,绝嗣首长惊了 凤栖深宫:废后归来 长姐难为,我靠着兽语进山捡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