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章 拜访老子(1 / 1)

敖玉拖着重伤之躯,在附近山中寻得一处洞穴,藏身其中,默默疗伤。

他伤势极重,肋骨、臂骨多处断裂,脏腑移位,若非体内地灵石乳时刻滋养,这等伤势,足以让寻常修士道基崩毁。

最后关头强行催动的地灵石乳、没有施展出来,灵机藏在体内,此刻反倒成了他续命的源泉。

他内视识海,青铜小钟静静悬浮,钟体上新添的裂痕,触目惊心。

小钟的内部,磅礴混乱的红尘气息翻涌,仿佛囚禁着一头无形的凶兽。

“你也如此暴烈。”敖玉心下哭笑。自己拼命,青铜小钟也以自毁相助。

只是,吸入钟内的红尘气,该如何处置?

他几番尝试,无法炼化,难道就这样一直困于钟内?

苦思无解,敖玉心念微动,尝试引动地灵石乳的灵机,缓缓渡入识海,滋养残破小钟。

地灵石乳乃大地精华,小钟本质为太阳金精,正合土生金之象。

宝药竟也能滋养钟体,只是速度很慢。

敖玉重伤将将恢复,不影响活动,就花了月馀时间。

他决定下山,继续东行。

百日……

依哪咤那煞星的行事风格,这百日应该是天上百日。

换言之,他拥有人间百年的时光。

百年,对于凡人是一生,对于仙神不过弹指。

但对他敖玉而言,这是在绝境中的一线生机,他必须抓住。

……

敖玉与哪咤激战之地,一袭翠衣的女子悄然出现。

“法力残馀,仙药气息,还有这等破坏痕迹……”她明眸扫过狼借的战场,心中暗惊。

究竟是体魄何等强大的人在交手,竟逼得一方不惜动用仙药,强行提转法力?

最终胜负又如何?

她立于青石之上,翠衣随风轻扬,目光先投向东方,又仰视苍穹。

这片天地对修士的压制太过恐怖,深入中原腹地,法力几近沉寂,只能依靠强健体魄行动。

更何况,人间有专门针对修士的势力。

她望向西方,秀眉微蹙。

“那群豺狗,追得太紧。”想起此前遭遇,她心中便升起一股无名火。

列国中,有一起群号称寻仙派的人。

他们知道仙人的纯在,却又放不下红尘富贵,离开东土,前往海外寻仙。

便在列国中,查找可能的仙人,派死士追捕。

“我记住你的味道了。”她低声自语,再次向东望了一眼。

仙药,纵然有,经过这一次的爆发,恐怕也用掉了,而且越往东,红尘压制越严重,她不想继续在东土游历。

“这些豺狗,由我来引开,全当报答你的解救之恩。”

言罢,翠衣女子身形一转,刻意泄出一丝自身气机,向北疾行而去。

她步履矫健,一步数丈,单凭武艺,于人间亦是超凡。

……

敖玉对身后发生的一切浑然不知。此刻,他已离了晋国境内,抵达周王朝都城——洛邑。

周王室名为天下共主,实则周室国力衰微。

于诸候中,都算比较弱势的,唯独文风还算鼎盛。

敖玉对洛邑了解了一番,探听老聃消息,备好拜谒礼品,前往周室守藏室。

门口,一头青牛慵懒卧着,当敖玉出现,硕大的牛眼在他身上扫了一圈。

最后目光精准地定格在,敖玉气海丹田处,鼻子用力嗅了嗅,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。

敖玉不敢怠慢,向青牛微微拱手。青牛懒洋洋的晃了下脑袋,重新趴下,没有搭理敖玉。

“西海散人玉龙,求见老聃先生。”他在门口躬敬通传。

守藏室内,寂然无声。

身后的青牛咧开嘴,象是在笑,一副看好戏的模样。

“老聃先生倦了,少年请回吧。”一个中年男子走出来,代为婉拒。

“劳烦先生,在下明日再来。”敖玉对男子拱手,又向守藏室方向深深一揖,后退三步,方才转身离去。

室内,老者微微摇首:“那童儿,竟会给我招惹麻烦。”

老聃并没有推算敖玉行程,只当是哪咤透露了他的踪迹,才让敖玉找到这里。

是日,敖玉再次离开守藏室,仍被拒绝,多日拜访都不得见,他设法变通。

取出一颗奇光异彩的珍珠,寻木匠制一精致木匣,内衬丝绸,将珍珠妥善安置其中。

次日,当敖玉身着周室小吏服饰,再次出现在守藏室时,那青牛瞪大了牛眼,喉中发出疑惑的哞声。

“还能这样?”

“学生玉龙,见过老聃先生。”这一次,他终于站在了老子面前,躬敬行礼。

老子抬眸,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片刻,平和淡然。未曾斥责其机变,只淡淡道:“既入此门,便守此间规矩。”

“弟子自当尽心值守,请先生吩咐。”敖玉恭声应答。

“扈竹,带他熟悉职司,安排事宜。”老子唤来那小吏。

“见过扈先生。”敖玉执礼。

“公子客气了。”扈竹连忙还礼。他这几日见过敖玉的金纹白衣,以为他是某国公子,不敢怠慢。

他引着敖玉,将守藏室诸般事宜一一交代,最终安排下一项基础工作:整理竹简。

整理竹简,看似简单,实为体力活。片片竹简记载文本不多,累积起来却非常沉重。

约莫一月之后,敖玉已经对守藏室诸事颇为熟稔。

他并不急切,从容应对每日职责,或整理旧简,或归置新册。

“见过先生。”一旦事毕,敖玉便到老聃面前问安侍立,执弟子礼聆听安排。

老聃脸上,难得显出一丝无奈。

那青牛时常探进头来,咧着嘴,露出一口大白牙。

“室中竹简短缺,你且去削修一批,以备使用。”老子寻了个由头,派他去后坊学习削制竹简,图个清静。

“是,先生。”敖玉躬敬应下,转至守藏室后坊,随匠人学习制作竹简。

阴竹晾干,劈解成片,削修打磨,制成规整竹简。

他做得极为认真,全程只凭凡人手段,手脚更灵便,学得飞快。

光阴流转,大半年过去。敖玉的性子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,愈发沉静,当初碎鳞逆血带来的浮躁暴戾之气,散去大半。

这一日,老子唤住要去后坊削竹子的他:“这些竹简年久陈腐,你来重新刻录。”

“是,先生。”敖玉领命,取过刻刀,开始一笔一划,悉心刻录古籍。

《易》

敖玉刻录之时,也在诵读经文。

“连山者,象山出云,连绵不绝,起艮之八……”

他边读边刻,遇有不解之处,捧着竹简,向老聃求教。

对于敖玉的请教,老子并不吝啬,每每细心讲解,析其精微。

三易刻录完成,敖玉仍然时常捧读。

经文熟稔,能够背诵,但每每重读,仍有新的体悟。

老聃观察到敖玉的品行,见他态度端正,目光中,多了几分嘉许。

性格勇决刚烈,也能沉心静气。

此子心性,确有不凡之处。

最新小说: 女修在现代发明光大风水学 青墟风云录 和离王妃生四胞胎,无嗣皇家馋哭 我的庄园成了皇帝收留所 水浒:娶潘金莲,我武松科举无敌 贵女重生:反派相公柔弱不能自理 真我凡域 北境之王:从假死开始 大唐:喵与长公主的同居日记 工科大明